如何评价ABB最新发布两款协作机器人
新年礼物——ABB发布新协作正月没过都是年!ABB赶着元宵给大家送了份新年礼物,全球同步推出全新GoFa和SWIFTI系列协作机器人,再加上原先已有的双臂YUMI和单臂YUMI,ABB在协作上的产品布局变得相当有意思。本期就和大家聊聊如果评价ABB最新发布的两款协作机器人以及ABB展示出来的产品布局。 因为所以内容均来自ABB的公开资料以及根据公开资料的猜测,若有说得不对的地方,欢迎指正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f5219322f61c5d163a3af9287751b431-sz_26158.jpegABB协作机器人盘点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f430e3e12f7c74da4512cb0b9371a85a-sz_18676.jpghttp://statics.xiumi.us/stc/images/templates-assets/tpl-paper/image/2017-5-18-14.png双臂Yumi 作为ABB全球发布的第一款协作机器人,大家现在已经非常熟悉,这款在2015年发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,在当时确实非常惊艳,更惊艳的是早在2021年Yumi就拿到了德国红点“Best of the best”设计大奖,人形双手环臂的招牌动作使其与人的距离更接近了一步。 即使放到现在6年过去了,Yumi仍是可圈可点。在中国可见的协作中,Yumi也是唯一可见的量产的双臂协作机器人。而且从设计角度来说,Yumi居然采用的是倒推的方式,一开始就往最难最全的方向走,不但是协作,还是七轴;不但是七轴,还是双七轴;不但是双七轴,还带视觉;不但带视觉,电控柜还一体;不但机电一体,还有丰富的选配件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b65cb1f47b2c78650eacaa210f1e83cf-sz_140971.png 所以双臂Yumi发布后,才发布的单臂Yumi。学霸都喜欢从最难的题开始解么~~~~~
双臂Yumi特点:协作、双七轴、带视觉、机电一体,丰富的选配件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42181f3c1fe63b4c6a3f3d543a825d77-sz_30870.jpghttp://statics.xiumi.us/stc/images/templates-assets/tpl-paper/image/2017-5-18-14.png单臂Yumi 单臂Yumi其实就是双臂Yumi取其一臂单独变成一个产品,电控柜自然也与本体分离了。因为手臂结构相同,所以我们详细看看单臂Yumi的特点。 小负载。Yumi的负载很小,只有500g,臂长也只有500mm,而且手臂不能承载,这也限制了Yumi只能用于很小的工件的装配或分拣之类。 高精度。Yumi的重复定位精度是0,02mm,这在其他协作机器人中是很少见到的。其他的基本是0.1mm的级别。即使这几年其他家的陆续有提高,但也基本是0.05mm或者0.03mm居多,0.02mm堪比工业机器人。 非中空。Yumi的高精度也其关节设计有关,并没有采用协作标配的中空无框电机+中空谐波+刹车+驱动器的设计,而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常用的伺服电机+直插谐波的方式。这种设计的优势明显,装配相对容易,刹车牢靠,电机成本也较低(当然不要跟国产比成本);相应的劣势也很明显,因为非中空,手臂里也没有驱动器,因此像工业机器人一样,从末端到基座,线缆的数量是叠加的,这样一个是限制了关节的旋转角度,另一个也给布线增加了难度。从公开的图片中可以看到,关节间应该是采用了双C形的布线方式,但细节上有不少工艺的设计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8b2908e8fbeae476563fab506adf993f-sz_232842.png 低防护等级。因为非中空的缘故,Yumi并没有追求高防护等级,只有IP30,这也Yumi面向的应用场景一般工况良好也有直接联系。 无力传感器。Yumi并没有配备关节力传感器,而是采用电流环的方式实现力控,同时,为了更加安全,Yumi的外围包裹了较软的材料。许多体验过Yumi的人都会觉得Yumi的力控体验很好,以为有力传感器辅助,其实除了ABB在力控的算法较好之外,另一个主要原因是Yumi很小,所用的电机减速机也小,摩擦力也小,因此动力学辨识相对更准一些。但是因为没有力传感器,也就无法实现精准力控,因此我们看到的Yumi的Demo一直没有这体现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eef67661c5120d690de25c32a1f0fabc-sz_183021.pnghttp://statics.xiumi.us/stc/images/templates-assets/tpl-paper/image/2017-5-18-14.pngCRB 15000 主角来了,CRB 15000 是本次ABB发布的协作之一,取名GoFa,取义Go faster, Go further than ever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CRB 15000 的特点。 外观简洁。CRB 15000 相比Yumi确实要弱得多(毕竟Yumi颜值爆表),但从结构与配色来说,比较简洁。 构型上CRB 15000 并没有采用现在市场上最多的UR构型,与Yumi的构型更相似一些,主要是J3关节旋转轴与J4关节旋转轴不交叉,J5、J6关节旋转轴也不交叉,猜测除了J4关节放后面重心靠后之外,也可以比较好的避免奇异点。 负载5KG,臂长950mm。这个对UR5的针对性就很明显了,负载相同,臂长比UR5长100mm。但是末端线速度上感觉ABB标得保守了,只有2.2m/s,而UR5是3m/s,实际应该可以更快。精度0.05mm相比UR5 0.03mm稍低一点,但是重复精度我认为不太好直接对比数据,都是参考国标,但是测试手法可能不尽相同,结果就可能不太一样,因此不做评价。 指标灯与按钮。指示灯与按钮现在也算是协作的标配了,不过ABB的灯的语言稍简单,这一点略失望(后面会再讲到)。按钮的设计ABB采用了自定义的方式,即6轴的2个由客户自定义按钮的功能,这个设计挺人性化。但是按钮为什么没有放到末端法兰而放到6轴这点是个小遗憾,因为按钮放到末端就可以实现单手示教编程,而放到6轴上,就可能双手配合操作了,当然放到末端也会增加设计难度,所以不知是因为设计难度的取舍还是有其他考虑。 不大的关节范围。不知出于什么原有,CRB 15000标称的关节范围只有正负180度,这与iiwa相似,iiwa的关节范围还更小点。不知是否由于加了力传感器更线更复杂所以布线更困难,不像UR 标正负360度。老实说UR这个标法也有点争议,一个是像2、3关节这种标了也没用,根本跑不到就自己打自己了,其他关节除了6轴,其他也极少会转这么大角度,而且,最关键的是,万一有个应用多个关节都要跑正负360度,不知UR的线能扛多久。所以这一点上,ABB的标法还是比较实在,不攀比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42411c62a3e82b427d98273efd245b93-sz_166488.jpg 带关节力传感器。根据官方介绍,CRB 15000是带关节力传感器的,这表现了实现精准力控的硬件条件的已经具备了。不过目前对于这方面的展示也尚未看到。
易用性。作为协作,容易上手自然必不可少,ABB凭借这么多年的积累与强大的研发能力,这一点自然不在话下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d753014ea92a4b34f91366ce12bb4c15-sz_628265.jpghttp://statics.xiumi.us/stc/images/templates-assets/tpl-paper/image/2017-5-18-14.pngCRB 1100 刚看到发布会照片时愣了一下,这货看起来也不像协作啊,而且怎么看着这么眼熟。于是去查了下ABB官网,这不正是前不久发布的 IRB 1100么!再仔细看了发布会介绍,原来如此。 这款协作采用了不同的安全策略,把速度与安全设计分离。常见的协作都是接触式,即由本体去感知人体碰撞时的力并且及时停止,不管是电流环控制,还是力传感器,还是电子皮肤,都是这个策略,即使是越旋疆的协作,虽然是非接触式的电子皮肤,比接触式的稍好一点,但还是解决不了盲点的问题,毕竟此时人与本体直接接触或者距离很短,即使有精准的力控,万一机器人末端拿的是钢针而碰巧凑过去的是人的眼睛呢?而且协作机器人经常被诟病的就是其牺牲了效率与精度。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中间这条鸿沟,CRB 1100 就把速度与安全分离。速度方面,保留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,即CRB 1100 其实就是IRB 1100,只不过加上了四轴上做交互的灯,以及末端的“可拆卸引导式编程装置”,估计是个6D鼠标吧。于是CRB 1100 可以达到工业机器人级别的 5m/s 以上,IRB 1100 怎么用,它就怎么用。 而安全方面则是采用了激光扫描仪的方式。一开始看照片时,看见而且有个油菜黄的东西怎么那么像AGV的激光雷达。再一查,好吧,正是SICK的安全激光扫描仪 microScan 3。而且,前面说油菜黄也 不是随便叫的,这可是官方叫法,是不是很有画面感。原理也有简单,就是通过激光扫描仪感知人体,没人时,高速运动,有人时机器人暂停。这样一来,既满足了工业需求的高速,也满足了协作的安全。 这种策略其实了不是ABB首创,之前讲过Fanuc的大负载协作也采用了相似的策略,不但监测人体,表面还有缓冲材料,滴水不露,号称最大负载的协作机器人。但是小负载的机器人中,我所知道的产品化的应该就ABB这款了。 不过这款产品从认证的角度来说,确实通过了协作相关的安全条例,是一款安全的机器人,但若是细究协作的协同合作的话,这里也有点争议。毕竟看起来,这款其实相当于加了一个隐形围栏,以及机器人是用铁围栏包起来,后来有了安全光栅,把门变成隐形的,ABB这是把围栏整个去掉了,变成隐形的,但只要人一靠近机器人,机器人就停了,所以严格来说并没有达到人与机器人共享工作空间,甚至想到协同合作的地方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3fb04b6b7bc48934cfccc7c494b7ed83-sz_10280.png 当时这事也不能抬扛,前面讲即使有精准力控万一拿个针戳到眼睛也不得救,而CRB 1100 要是末端拿到刀不小心甩飞出去,人又刚好走过~~~~~那也没防不胜防。要讲武德,不抬扛。不过 CRB 1100采用激光扫描仪确实也有盲区,SICK这款产品最大扫描角度是275度,也就是说还有85度的范围是激光扫不到的,这个范围必须设计是人无法进入的,这也问题不大,本来CRB 1100 这种构型就是非对称的设计,背面工作很少会用到,估计CRB 1100 的手册会特别强调这块小空间的防护,不然万一客户忽略了这个盲区,后果不堪设想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f6ea93f68824a714874d2dc3c07ec89a-sz_118458.jpghttp://statics.xiumi.us/stc/images/templates-assets/tpl-paper/image/2017-5-18-14.pngRoberta 前面在介绍CRB 15000的时候卖了个关子,说他交互灯的信息有点少,只是几个状态,能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有限的。这是因为早在2015年的时候,除了Yumi,ABB还显示了另一款协作机器人,Roberta。这次看到ABB亮出了协作机器人家族合照才发现少了一直以来少了一个身影。 Roberta是AB在2015年收购的一家初创公司Gomtec,当时跟Yumi展出时,大家都在评论Yumi与Roberta形成了很好的搭配,Yumi负载小,做精细动作,而Roberta负载大,价格低,可以攻另一块市场。只是后来就没看到Roberta的身影了,寻找Roberta的信息,链接都会跳到ABB的官网,然而,ABB的官网上却没有Roberta的一席之地,最终还是别人家的孩子。https://img.xiumi.us/xmi/ua/1itI9/i/31e595ca08278ed09d5d34a0d30af0d2-sz_13284.jpg 回到Roberta身上,该系列目前查到有3个不同的负载,4KG,8KG,12KG。要注意这个负载定义对比UR还是相当有意思,UR最早是有UR3、UR5、UR10,而Roberta每一款都比UR负载要大一点。而且在2015年,12KG负载的协作机器人还未看到,也就这两年才有负载超过12KG的协作机器人出现。(Fanuc等这种工业机器人变种来的不算),所以ABB收购Gomtec还是非常有眼光的。 另外Gomtec本身的背景也非常厉害,虽然只有25名员工,但创始人Bernd Gombert 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工作了十来年,他的项目之一是开发LBR。是的,又是DLR,又是LBR!如果你对LBR不熟悉,没关系,你一定知道iiwa,最强协作机器人。所以真的非常有意思,协作机器人的高端梯队,iiwa、Franka、非夕、思灵、Roberta,都跟DLR有千丝万缕的关系,不是校友就是徒子徒孙,影响力可见一斑。 不过在力控上面,Roberta并没有走他校友们的路线,没有加关节力传感器,而是采用电流环的方案,这也大概为什么在2015时大家都说Roberta便宜。但若要精准力控,Roberta也有扭矩传感器可选,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。 重点来了,灯的问题。Roberta在末端也有交互灯,但是像是流水灯,可能通过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的闪烁方式表达不同的状态,相比单调的颜色变换要好看得多。 而且示教编程的交互也与其他家不同(据说用到的KEBA的系统),手臂末端并不是按钮,而是滑动或者说拔转的方式,具体可能得看看视频才比较清楚,很遗憾只亲眼看过一次,也没来得及弄清用的什么结构。 总的来说,Roberta走的是亲民路线,与UR一样采用电流环,一样有扭矩传感器的选配适应不同需求,但是从外观设计与本体的交互设计来看,Roberta还是走在UR前面,直到现在UR的本体上也没有灯也没有按钮,所有的交互都在示教器上做。可惜这么些年过来了,UR倒是凭借丰富的配件与不断改善的软件交互一飞冲天,Roberta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 也不知道CRB 15000 的设计是否有吸收了 Roberta的技术,反正即使是放到现在,Roberta系列的设计仍然非常有竞争力,而且个人认为即使有了CRB 15000,Roberta似乎仍能形成互补,竞争性价比上,Roberta的设计要更好一些。
从ABB的产品看战略从ABB的协作家族来看,虽然本次发布的两款产品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惊艳的点,毕竟协作现在也不稀奇,所以从技术来说不算惊喜(这并不是在贬低这两款产品的技术,技术含量绝对是很高的,特别是CRB 1500 关节力传感器设计与标定,还有CRB 1100 安全策略在软件上的实现都挺难,而是大家的ABB的期待太高了)。但从产品布局上,ABB在协作上的布局野心勃勃,让人不得不服,不同负载,不同安全策略在不同产品上的都用上了,别人都是只选一条路,大多数也是先易后难,ABB直接把赛道都占了。小孩子才做选择,大人我全都要!! 这确实很ABB,客户要什么我有什么。Yumi满足了单双臂的小零部件生产;CRB15000 满足了大负载长臂展的需求(估计CRB 15000 后续应该也会变成不同负载与臂展的系列);而CRB 1100就更实在了,满足了大部分看中协作的安全又嫌弃协作效率低的客户,而且按我的理解,CRB 1100的安全策略可以套用到其他工业机器人上,这样的话,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之间这座桥就建立起来了,所有原来ABB工业机器人的客户都是CRB 1100的潜力客户,推广起来就容易很多(当然,价格会不会是影响因素还不好说,不知道CRB 1100比IRB 1100贵多少)。 单臂、双臂、电流环、关节扭矩传感器、接触式、非接触式、六轴、七轴,协作能想到的方向ABB几乎都上了。有市场、有人、有钱、有技术、有眼光、有魄力,纵观业界也还没有哪一家能像ABB这么铺赛道。且看豪横的ABB后续如何发力,也许借用协作机器人,能与老大拼一拼,也未可知。 期待ing~~~~~
还元宵呢,大哥从哪抄的,怎么连时间都不更改一下 做钢的 发表于 2021-8-28 19:12
还元宵呢,大哥从哪抄的,怎么连时间都不更改一下
这是几个月前写的,原先发在其他地方,现在在这边也分享一下而已。时间别介意,都是原创。
LZ分析得很透彻,厉害! ww112358134711 发表于 2021-8-28 20:30
这是几个月前写的,原先发在其他地方,现在在这边也分享一下而已。时间别介意,都是原创。
怎么图片都看不到?
这种机器人展会上看到很多了!
页:
[1]